“先升后降”?预售活动坑人没商量

  • 时间:
  • 浏览:214
  • 来源:汉聪淘
今年双11,与以往有点不同,因为今年不少网店商家推出了预售活动。大家只需要提交支付一笔定金,便可以提前预定该件产品,不用花费时间开抢了,省时又省事。不过,在这预售活动的背后,其实暗藏着不少的“坑。

日前,有消费者反映称,在某家居旗舰店看到预售期间有优惠活动,因此便提前支付定金选购了一批床上用品,预售活动后价格为1746.1元。然而,在“双11”当天,以“三件八折”的折扣优惠便能购买到同样的产品,价格仅为1440.4元。相比之下,提前预售的价格明显更高,因此该消费者认为自己被坑了。在其向商家理论时,店铺客服表示,预售时也没说价格就一定比“双11”活动更低。

实际上,像这样“先涨价再打折”已然是电商平台的商家迎接“双11”的惯用伎俩。预售活动期间,各大平台的商家都大打“折扣牌”,看起来折后价似乎低于原价,但所谓的“原价”往往是在原本售价的基础预先抬高的价格,再进行打折,折扣之后的价格基本上与原来的相差不多,有些反而比原本的售价还高。

11月2日,工商总局下发通知,要求各地加强网络市场监测监管,规范“双11”网络集中促销活动,其中对于“先涨价再打折”这样的价格违法行为也下达了禁令。不过就不少消费者的反映而言,还是有不少商家对此视若无睹。

此外,“定金不退”也成为商家在预售活动的“新套路”。依照相关规定,“定金”适用《合同法》,如果消费者反悔,则定金不予退回的;“订金”属于预付款,如果交易不成功则可以返还。在今年“双11”预售活动中,多数商家采用的是“定金”而非“订金”。商家在预售时推出“定金不退”,事实上有意在钻消费者的认知空子,混淆“定金”与“订金”的概念。

专家表示,消费者有自由选择消费的权利。如果在消费者不知情的情况下,用定金的方式把消费者拉到自己的平台上,购买自己的产品,实际上是一种变相的强制消费行为。同时,这也属于一种霸王条款,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》、《合同法》等法律都有明确的规定。

本文汉聪淘为所有企业以及个人提供网店转让,网店代入驻,网店代运营等网店服务,一站式帮助所有的用户们创业变得更简单轻松,全国各地都有分公司,如有业务需求,可以联系在线客服。

猜你喜欢